时间:2022-09-28 07:23:26 | 浏览:579
香城都市报讯(记者 熊大平)“郝老师,好久不见,好想你呀!”“你长高了,也长壮了”9月16日下午,咸安区汀泗桥镇小学,社团课程时间一到,戏曲教室内热闹非凡。本学期的第一次社团课终于开课了,孩子们见到阔别一个暑假的戏曲老师郝利明,激动不已,课堂内欢声笑语。也是这个社团,刚刚获得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成果展示二等奖,是全市获取该项展示4个获奖节目之一。乡村学校的戏曲文化是如何发展,又是如何做出成绩的呢,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这所学校,一探究竟。
一个契机 引进戏曲文化
下午4时许,一声铃响,学生们背着书包跑向各个社团教室区域。
不一会工夫,综合楼一楼一侧的走廊,已经摆满了孩子们的书包。音乐老师程旭敏带着获奖的好消息快步走进教室,孩子们已经站好队形等待老师上课。
“这个戏曲社团于2018年组建,第一批学员都已经上高中了。”校长虢斌回忆起组建之初的往事,仍然记忆犹新。
2014年,学校成立乡村少年宫,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开设了传统的体音美社团活动。这些大同小异的社团课程,按部就班地开展,但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如何让少年宫更好服务孩子,让少年宫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如何利用少年宫阵地缩小城乡孩子的差距,同时又让少年宫有点自己的特色,时任少年宫负责人的虢斌和校领导班子一直在实践探索。
2017年,咸安区组织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咸安区楚剧团的演出车开进校园的那一刻,校园里沸腾了。虽然不会欣赏戏曲,但虢斌从孩子们的眼里看到了光,孩子们对戏曲充满好奇的眼光。
“小学校园生活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非常快乐、个性得到发展的阶段。”虢斌认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多搭建展示的平台,让孩子敢于展示自己、乐于展示自己,获得成功感,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促进孩子们的个性发展,留下人生美好的童年记忆,留下乡愁。同时通过学习戏曲,还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国粹,于是,他们选定了这个项目。
经过一番沟通,当时咸安楚剧团临近退休的老演员、台柱子郝利明,愿意来校教孩子们学习戏曲。
在郝利明的指导下,2018年,学校成立戏曲兴趣社团,指导孩子们学习戏曲基本功,编排节目。
一堂戏曲课 培养戏曲兴趣
如何让孩子们喜爱戏曲,如何让戏曲跟上时代潮流吸引当代孩子们,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
“你不能给他们讲大道理,历史文化渊源,这些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只有通过给他们演示,讲解其中道理,从形体动作中感受戏曲文化,体会戏曲的博大精深。”郝利明是专业演员,教小学生学戏曲还是头一次,与学生接触中不断研究教法。
在排练中,没有实景,要这些小演员演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郝利明最头疼的事。“不停地给他说戏,寻找感受。”郝利明甚至会模仿某些场景,帮助学生了解剧目和人物情感。
一遍不行,就教两遍,一遍遍重复。学校最初从五六年级中选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戏曲社团。学习表演艺术中的手、眼、身、法、步塑造剧中人物形象,不断提高唱、念、做、打的艺术技能和大胆、自信的舞台表现能力。孩子们虽然初次接触戏曲,但怀揣着好奇,非常投入学习,模仿动作有模有样。
每一堂戏曲课,孩子们跟随专业老师一起走台步、亮相、秀兰花指……在玩乐中培养了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展示,学校戏曲节目屡屡在比赛中获奖。学校每年组织“六一汇演”,戏曲节目是传统保留项目,通过展演,在校园内培养了一大批“小戏迷”。
上六年级的黄奕皓四年级就想加入戏曲社团,无奈当时社团人数太多。直到五年级,他再一次报名,最后被选上。同样的“小戏迷”谭宇航深受姐姐影响,以前姐姐曾参加过戏曲社团,演得有模有样,让他心生羡慕。如今,在戏曲社团里,有很多和谭宇航一样受参加过戏曲社团的哥哥姐姐的影响才接触戏曲。
一种氛围 传播戏曲文化
也是在综合楼,走廊墙壁上的展板,悬挂着孩子们参加社团活动的图片。沿着展板拾阶而上,楼梯间贴满了孩子们的演出剧照。
“这是我,我在《智取威虎山之打虎上山》片段中,扮演杨子荣。”黄奕皓指着一张照片,照片中,他穿着戏服,戴着雷锋帽,身体前倾,手握缰绳,目光坚定地盯着前方。说起这个节目,黄奕皓滔滔不绝。
这一片照片墙,是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因为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那也是自己最自豪的时刻。
为了让戏曲社团得到更好发展,学校设置戏曲教室,添置大量戏曲服装道具。孩子们拿着刀枪道具训练,兴奋不已。疫情防控之前,邀请家长观看排练。家长不能入校之后,老师向家长上传线上排练视频,家长们深受熏陶,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和孩子的成长变化。
与此同时,学校营造戏曲氛围,传播戏曲文化。开发走廊文化,设立戏曲知识宣传橱窗、文化墙,宣传戏曲文化知识,校园广播站保留节目《中华国粹,校园情》,让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戏曲文化熏陶。每次参加演出后,通过互联网、微信平台、校内宣传栏(展板)推广。孩子们的进步,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赢得家长支持,社会好评。
一幅蓝图 浸润戏曲艺术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不足,如何将戏曲文化校本化,并长期发展,是当前戏曲文化传播的瓶颈。
“戏曲文化进校园”并不是要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戏迷或戏曲演员,而是要通过这种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载体带给学生们唱念欣赏、身段体验、表演互动、色彩内涵、服饰文化、历史知识、道德教育的传递和普及。
目前,汀泗桥镇小学开始尝试,把戏曲教育引入课堂,课内教学和课外特色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和特长发展相结合。美术课鉴赏脸谱文化、学画脸谱;音乐课学习戏曲乐理知识。组织辅导老师参加学习和管理,建设一支稳定的戏曲文化教师队伍。把部分孩子们推上舞台,让更多的孩子在欣赏中“入耳”、在体验中“入脑”、在参与中“入心”,让更多的孩子学戏、知戏、懂戏、爱戏。
未来,学校计划开发戏曲校本课程,讲好戏曲故事,排演精品节目,让戏曲文化真正走进课堂,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戏曲文化。在演唱戏曲、传播戏曲的过程中,提高孩子们的鉴赏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月2日,九江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喜讯传来,九江人都为之欢呼雀跃。《骄傲!请叫九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文在朋友圈刷屏。 九江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金秋九月,雅安市绿色建材产品推介会于9月9日在荥经县举办,推介会上,荥经县委书记李蓉诚挚地发出“邀请函”,邀请大家来荥投资兴业、合作发展、康养度假。“邀请函”的吸引力何在?李蓉谈到,雅安明确支持荥经建设成渝地区绿色新型建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咸宁网讯 记者谭宏宇报道:3月24日,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梁细林率领市林业局、市桂花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咸安区调研中国桂花城建设。梁细林一行先后来到咸安区桂花镇阿洛亚航空汽摩文旅项目、横沟桥镇桂花种质资源库项目和贺胜桥
(咸宁台记者: 卫东 夏晖 李瑞丰 胡晓轩 图片:吴涛)7月28日,咸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温泉举行。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顾兴旺、陈恢根、郑奇明、胡昌文、倪琴、章成才、杨剑、吴长勇、吴清平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开幕会由顾兴旺
商丘古城拱辰门。 记者 白鹏 摄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代重要都城之一。地处中原的商丘,是一座历经数千年沧桑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幅色彩斑斓、跨越古今的历史长卷,也是一部内涵厚重的系列文化丛书。商丘的历史太丰厚了,很难用短短几句话来概括
为了挖掘新一代非遗人的精神,顶端新闻联合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非遗青春潮”系列策划,寻找一批青年非遗人,看他们如何练就非遗“手艺”,传承“守艺”之心。第三期的主角,是来自河南省信阳市的肖珺景(顶端号:肖珺景),看她如何将传统炒
动能转换加速突破 内生动力有效激发襄都区:开创首善之区科创新城文化名城新局面“喜迎二十大·邢台新跨越”之襄都篇图↑居民在恒大城小区散步7月5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喜迎二十大 邢台新跨越”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襄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
大同启动2022年云冈文化旅游季活动。 王中勋 摄中新网大同7月18日电 (杨佩佩)18日,中国古都大同推出六大板块38项大型文旅活动,聚焦“文化游”,为民众送上“文化大餐”,以此点燃古都文化“烟火气”。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美誉的山西
时间进入2022年“下半场”,西凤酒在市场上动作频频。8月,西凤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周艳花接连拜访西藏、山东、浙江等地的合作商。随之举行了“中国红·红西凤 凤香盛宴 红动中国”系列活动。在业界看来,这体现出西凤酒进一步强化布局
文 / 明清家具研习社《毛诗·小雅》诗序有曰: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由仪,万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在这里文化是借用了考古学的习惯定义,即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