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09:52:50 | 浏览:594
三国之熵一:赤壁
赤壁之战,天下闻名,盖因《三国演义》,演义比正史,更受老百姓喜欢。然其中熵在哪?荒唐言。
建安13年7月(公元208年7月),曹操向南收拾刘表,美其名曰:征讨。
刘老大一听曹老板亲自带兵来,吓尿,吐血不停,当年8月赶紧嗝屁。
荆州落入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手里,刘表的大儿子刘琦没办法,刘琮与刘琦是两个妈生的,拼妈的时代早就开始,谁叫刘琮妈比刘琦妈厉害,蔡氏一点都不菜。
刘琮驻扎在襄阳,刘琦驻扎在江夏(武昌汉口)。
刘琮是标准的温二代,见老爸都吓死,自己肯定没辙,在蔡系一族的控制下,直接向曹操投了。刘琮这一手,直接引出了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刘玄德刘备。
刘备从新野败走,刚到樊城不久。
刘表的一些部下,不愿意投曹操,直接奔告刘备,刘备大惊,扯了。
备哥分两线跑路:
第一路:刘备、张飞、赵云走陆路,渡襄河(汉水),向正南的南郡(江陵)走;
第二路:关羽走水路,向江夏走,要与刘琦会合。
本来跑路是顺畅的,但是出现了一个大问题:有十几万的老百姓陆续加入了刘备的队伍,难以置信。为什么?
推究其因,大概有三:
其一,传言曹操凶狠,在徐州屠了5个城;
其二,官渡之战,将袁绍投降的8万兵士全部砍杀;
其三,玄德乃仁德之主,在新野、樊城亲眼见之,跟他走,不会差。
刘玄德不忍抛弃,队伍行进速度急剧下降,急死人。
曹操听到消息,笑了。遂选5千骑兵,亲自带队,轻装上阵,日夜兼行几百里,在‘长坂坡’与刘备见面,双方不免客客气气切磋了一下。
结果不言而喻,刘备大败,只能抛弃百姓,走。
途中,飞哥露脸,领几个人在一桥上骑马慨然而立,不愧为真正的万人敌,气吞万里如虎(非吕布能比),一刹那,竟然镇住了曹老大,为刘备争取到了至少半小时以上的跑路时间。
刘备此时只能改走水路,得关二哥接应,上船,到了江夏郡,与刘琦会合。
此时,刘备只有5千左右士兵,刘琦兵力1万朝上,双方合计约2两万。曹操号称近100万,其实自己带来的只有15万左右,刘表投诚的在6-7万,真实在22万左右,但是也不是此时的刘备、刘琦所能对付的。
形势危急,怎么办?
此时引出了一个人:诸葛亮,这是诸葛亮在历史上真正崭露头角。
诸葛亮道:由他去孙权那里求助。刘备猛点头。
权哥此时在柴桑(江西九江西南的德化县),正睡不着觉,因为曹孟德的檄书已到,‘会猎’之约不绝于耳。手下两派,各有所长。
一,主降派。
代表人物:张昭,孙权手下内政第一牛人。
理由:其一,力量悬殊太大;其二,策哥(孙策)临死时有吩咐,若“正复不克捷“,便可”缓步西归,亦无所虑“,意思就是:若是打不了胜战,便可投降。
二,主战派。
代表人物:周瑜、鲁肃。一个是气冲斗牛、勇冠三军的风流人物;一个是目光如炬、运筹帷幄的政治家。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是个重量级人物。
首先,他光明磊落,心胸宽广。
不曾如《三国演义》中所说,有暗害诸葛亮之意,诸葛亮也不曾‘三气周瑜‘,周瑜是因为自己的箭疮发作而死。两人都是一时豪杰,诸葛亮比周瑜要小6-7岁,此时地位也低,周瑜如何也不会去害他,因为周瑜为人连程普这个老将军都折服不已,甚至说他:“与周公瑾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一个30出头之人,试问周瑜这是何等的境界?难怪江东人民将他与孙策并称“周郎”“孙郎”。
其次,他气冲斗牛,壮怀激烈。
当孙权问他如何对付曹操的意见时,周瑜直截了当,有一段豪言:“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
就‘操自送死’四字,就足以睥睨天下,真英雄也!三国时期哪个人敢如此说当世头等的曹操?舍瑜无他,毛主席说的战略藐视就是如此。
周瑜早就对曹操深入研讨过,战术重视做的很充分,直接点出了曹操军队的四个弊患:
第一,“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曹操的北方并不安定,西北,即函谷关之西,有马超、韩遂在伺机而动造反,乘虚而入是极可能的。
第二,“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北方的兵擅长陆战,不擅水战,今要在水上作战,不是江东之兵的对手。
第三,“又今盛寒,马无藁草。”
天气已经变寒,喂养曹操大军马匹的粮草难以为继。
第四,“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北方的兵士来到南方,容易水土不服,必然有很多人生病,这意味着军队战力会下降很多。
周瑜最后作个决论:
“……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真豪杰也,用3万人对付20多万人,还成竹在胸,孙子兵法中“兵贵精”“不贵多”在此真实上演。
孙权接了话:“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其中,“此天以君授孤也”这句话,真神言,因为另外一个牛人也出场了,他便是:鲁肃。
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是个实操的政治谋略家。
他早看到了汉朝的没落,直接向孙权灌输了改朝换代的思想,希望孙权成为一代新兴明君。所以,鲁肃是坚决主张抗曹的。
孙权阵营有过几次对曹意见的讨论会议,降曹派与抗曹派各抒己见,热闹非凡。
看到鲁肃不发言,孙权很纠结,只好“更衣”(上厕所)去了,此时鲁肃跟了出来,在走廊外追上孙权,孙权拉住鲁肃的手说:“卿欲何言?”
鲁肃说了一段政治名言,足以流传千古: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其大意为:‘主张降曹的人,都是为自己着想,定会耽误将军大事,像我鲁肃这样的,投降曹操是可以的,因为我等投降后,曹操定会量才而用或是交给地方官度之,最小也会有个科长(从事)、处长之类的官职,牛车代步,衣食无忧,温饱不成问题,若是好好干活,搞不好可以升官发财,搞个刺史、太守(如县长、市长、省长等级)之类的玩玩。唯独孙老板你,不能投降,你投了会有出路么?千万莫要用那些投降之人的计议。’
孙权心知肚明,他投降曹操,肯定是两个结果:
其一,被软禁或干掉;
其二,架空,到中央任职,江东六郡属地由曹老板自己人任职主持。
所以,听了鲁肃的话,孙权感叹:“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这句‘此天以卿赐我也。’,就又出现了。
可以说,此时,孙权已经下了90%左右的决心,要与曹操干一架。真正让孙权达到100%决心的人是谁呢?是诸葛亮。
为什么是诸葛亮?
这时候,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拍板之人孙权的心思。
其一,孙权此时才26-27岁,是个年轻人,未曾打过大战,江东六郡的基业是他父亲孙坚、他哥哥孙策筑垒的,前期作战中,他真正对付过的只有李术(庐江太守)、黄祖(江夏太守),这些最多是三流角色,如今来的是中华大地头号人物曹孟德,总归心中有些忐忑。
其二,孙权想独霸一方,割据称王,他不甘心把父兄拼死得来的江东河山拱手让人,真打,又无把握,内心是纠结的,因为打败了,孙家或要灭种;若是投降,留后应该问题不大。
其三,江东兵力与曹军兵力对比确实悬殊,虽然周瑜、鲁肃所言属实,但是这毕竟是自己人的说法,况且他们都未与曹操真正交过手,对方可是南征北战的雄主,战场各种信息有些不对称,这让孙权还是有些担忧。
就在此时,信使来了,诸葛亮登场,上演了一幕超级游说,经典,且看。
诸葛亮到柴桑,孙权见之,问荆州情况,诸葛亮说曹操厉害,刘备被打败了,孙权便问诸葛亮他该如何办?
诸葛亮来了段事理: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讬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大意是:曹操了得,横扫中华八州,今又破荆州,孙将军如果觉得以江东自己的力量可以抵抗,那就早点开打;若是觉得不是对手,那就早点收兵投降。但是现在你犹豫不决,那就要大祸临头了。
孙权听了,反问:“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大意是:你们那位刘总作什么打算?潜台词是:既然曹操这么厉害,你们刘老板为什么还不投降?
诸葛亮使出了激将名言:
“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大意就是:齐国的田横,面对统一的大汉王朝,带领几个人都不屈服,何况我们的刘豫州是大汉皇室之后,他英才盖世,众人敬仰,慕名而来效力的人就如大小河流汇入大海一样源源不断,若是他最终大事不成,那就是天意,他是绝对不会投降曹操的。
孙权被诸葛亮激的荷尔蒙雄起,暗道:你们刘备是盖世英才,难道我孙权就不是。孙权便怒发冲冠了,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於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孙权是高明的,他也摸一下刘备的实力,诸葛亮便给了定心丸:
“豫州军虽败於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於今日。”
意思明显,我们刘老板与刘琦一起有两万人,曹操屡放兵忌,如果孙老板与刘老板能同心协力,打败曹操是可行的。
得到了这个信息,便促成孙权下了最后的决心,因为刘备也是久历四方,身经百战,从孙权方面想:刘备不到万把人都敢跟曹操干,看来曹操也没啥好怕的,我不说十万也有五万,干嘛不整一出,整了。
到此,只有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绝对是一流人物。
孙权的军队开始真正动了起来,由意向转为行动,可以说,这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起到的惟一大作用,而实际作战与诸葛亮就毫无大牵连,因为他此时地位很低,大概就是宾客、参议之类,刘备是聪明的,估计要看一看对方的成色,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任命是在赤壁之战结束,刘备得到荆州四郡之后。而更高级的“军师将军”则要他到成都之后。
孙刘联军至此开始,但并没有成联盟军,而且并肩作战,各干各的。
这场战争对于孙权、刘备来说,都是生死之战,双方猛将尽数出动。
孙军的统帅是孙权,旗下有周瑜、程普、韩当、黄盖、凌统、吕范、周泰、甘宁、丁奉、吕蒙等。
刘军的统帅是刘备,旗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黄忠、魏延、马超此时都还没有加入刘备阵营)
然而,与孙刘两军不同的是,曹操似乎并未太看得起他们,这从曹军阵营看出端倪:
曹军的统帅是曹操,旗下有曹仁、乐进、曹纯、李通、满宠、文聘等,熟悉三国历史的知道,曹仁、乐进是知名将领,其他几个在当时都不甚鸟鸟,曹操手下的夏侯惇、夏侯渊、曹洪、于禁、张辽、张郃、李典、臧霸、徐晃等名将都未带来,他后方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大将镇守。
究其根由,估计是:
对于刘备,在他曹操手下一败再败,已经剩不了几个兵了,可堪一击?
对于孙权,他爸爸孙坚虽是个人物,却被刘表手下黄祖弄死,而刘表被自己活活吓死;他哥哥孙策虽然名声在外,却也受过曹操之封,是识时务之人,也不长命;孙权一个未逢大阵之人,只是籍父兄之名,不可能有雄略之才。
此时的曹操,兵不血刃就得到了除江夏以外所有的荆州,华夏之地,三分已得其二,剩下的只有:凉州、益州、扬州9郡之中的6郡、荆州的江夏郡。
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此时的曹操:志得意满。
而且剩下的版图似乎也是指日可待,无甚大难,此时,皓月当空,天公作美,诗人诗兴大发,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此诗的意境这里不多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达到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是很难体会的,曹家父子的文采,不是孙刘两家所能比的。
不过,值得称道的是:世界是平衡的,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
曹家父子有文采,但有损道德,故遭司马家灭族;
孙家父子有英名,孙坚、孙策、孙权皆千古英雄;
刘家父子有德名,刘禅虽有阿斗之名,但在蜀国、三国统一后,刘家是无大争斗,且善后的。
大战在即。
赤壁:嘉鱼县的西南,岳阳县的东北,在长江南岸。
乌林:长江北岸,赤壁隔江对面。
曹操得了刘表的战船,分水陆两军。
水军上船沿江走。
陆军沿两岸走,一部分部队在长江南岸(赤壁)、一部分在长江北岸(乌林)。
陆军在南岸赤壁的遇上了孙权的军队,双方交战,曹军败,估计原因有二:
其一,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其二,孙军以逸待劳,熟悉地形,早有准备,曹军多日行军,乃强弩之末,以多算对少算,胜算大矣。
曹操便令南岸陆军上船,把船都集中在北岸,陆军全部上北岸扎营,船只全部靠北岸停靠。
这些船有没有用铁索横联,如《三国演义》庞统的所用的‘连环计’,可能性比较小,但是通过缆索绑扣一下,再系在岸上的系缆镫上是可能的,因为码头不可能有容纳这么多战船的系缆之处。
此时,黄盖建议使用“火“计,周瑜采纳了。
于是,黄盖暗中向曹操递了降书,曹操是相信的,黄盖也不需要受“苦肉计“,因为以当时的双方力量实情对比,是完全可信的,曹操自举旗以来,纳降了多少战将,大家应该有数,比如张郃、张辽、徐晃等。
故曹操让黄盖带部队、乘船来北岸。
黄盖如约而来,十艘大船,后面拖几只小船,大船装满干柴枯草,还浇了油,以麻布盖裹,驶向北岸的乌林。
离曹军船只不远,遂扬帆加速,待不到2里远,遂点火摆舵定向,黄盖与士兵却跳上小船掉头而走。
10艘大船如同10个大火球冲到了曹军的战船囤积之所,船只距离太近,一传一,不一会,成百上千的船都着了火,曹军刚开始还想救火,然火势之大,连岸上的树林与账营都着了,有燎原之势,烧得曹军四散逃命。
曹操一见不妙,遂下令全军后撤。
乌林的火光才是真正的“赤壁之战“。或许,应该叫做“乌林之战”。
孙刘两军早已等候多时,见火光冲天,遂倾巢而出,及时杀到,两军将士以破釜沉舟的勇气,以一当十,在这场大火中获得了大胜。
曹操带着剩下的若干部队向南郡撤退,水路有孙刘战船,自己的船也烧了,陆路最近的一条道:那便是华容道(汉朝的华容县,今湖北监利县的西北,上坊东村附近;湖南的华容县,与汉朝的华容县无关,原名是吴国治下的南安,隋朝被人改名华容)
这里没有关羽的华容道挡路之事。
华容道是一条小路,路两边都是泥泞沼潭地,不便军队抢行,可笑的是,天不作美,老天又下起了雨,路上坑坑洼洼,早己不是路。
周瑜带兵在追,刘备也带兵在追。
曹操此时一个字:苦。
不过曹老板还是有办法,竟然让士兵沿路向居民征集稻草干柴干草等,其中过程是抢是偷,不得而知,结果是路上铺了稻草,人马畅行度大大提高,可恨的是,前面铺路的,有些人被后面来得急的人马践踏而亡。
曹操带残兵败将到了江陵县,留下曹仁、徐晃防守,急调夏侯惇到襄阳、张辽到合淝,自己遂回许县。
曹操是有胸怀的,说船是他自己烧的,他虽败,却给了此战结论:“孤不羞走”。
确实如此,伟人给了定论:“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至此,“赤壁之战”已经了结,荆州之争却又开始。
主要参考书备注:陈寿《三国志》、卢溥《江表传》、裴松之注《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等。
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复苏,激活文化和旅游市场活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携手打造美好环境,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咸宁广播电视台联合各县(市、区)文旅部门联办2022“云游咸宁”大型文旅沉浸式体验特别直播活动。活动期间将有咸宁广
作者:程军巢湖赤壁,位南岸庐江境内,与湖心姥山岛遥相对应。猩红崖壁,艳艳如洗,煞是触目,高三四丈,弯弯折折千米有余,像一道蜿蜒曲折红色城墙,横亘焦湖南岸。壁下是平缓沙滩,红色的沙,比米粒细致,脚踏沙面像肌肤触碰细腻面粉,却不粘脚,滩缓缓向湖
重大项目扎堆聚集,产业发展后劲十足,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隆隆冬日,记者走访赤壁市,处处感受到发展的强烈氛围。咸宁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支持赤壁冲刺全国百强县。作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咸宁市委对赤壁市发展寄以厚望。如何冲刺全国百强县?
古人在四方漫游,搜奇探胜之余,每每濡墨挥毫,尽情描摹眼前的各种风物,给读者留下鲜活生动的深刻印象。然而正如李贺“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一语所形容的那样,有些才能卓异的作家还能凭心造境而虚拟成辞,并不必寓目辄书而语贵征实。尽管由此导致
《三国演义》里面关于赤壁之战的描述是:曹操带着80万大军南下,攻打刘备、孙权。在曹操的重压之下,孙刘组成了联盟,并且通过了借东风将黄盖的火船送到了赤壁岸边的曹营,最终曹操惨败,退回到了北方。事实上小说里面的赤壁之战,与现实当中有着很大的出入
湖北省黄冈市,隔着长江与鄂州市相邻,黄冈在长江以北,鄂州在长江以南。黄冈城市虽然不大,但历史很悠久,市区里最知名的历史古迹,当属东坡赤壁了,这是一个被苏东坡捧红的景点,文化底蕴深厚。苏东坡作为我国最伟大的文豪之一,一生中去过很多地方,也捧红
10月29日,三国赤壁古战场被正式授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赤壁市方面表示,作为赤壁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将引领赤壁市全域旅游持续发力。据了解,2014年5月,赤壁市政府便成立了“赤壁古战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片段,但也是最惹人争议的片段,尤其是关于赤壁的大火,到底谁是主谋?各种阴谋论都很有市场。是周瑜用火攻计打败曹操百万兵?还是诸葛亮借东风,助东吴一臂之力?或者曹操自己放火烧
不论是读小说,还是看电视剧,“赤壁之役”的桥段总会让人大呼过瘾。其实,在正史之中,这场战役的精彩程度丝毫不逊于文人杜撰出来的虚构作品。曹操统领北方二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竟在这场战役中惨败于三万名吴军。纵观整部《三国志》,从未见过颇具战略头脑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当曹操解决完袁绍,平定北方之后,向南率雄兵百万和刘孙联盟开战,不料因为赤壁之战的失利而暂缓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其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