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1:35:27 | 浏览:610
作者/文定
自古以来,打仗有两种打法。一种是先“算”后打,另一种是未“算”先打。孙子重视“庙算”,他一再强调必须“未战先算”。他认为“多算胜,少算不胜”,这是铁定的规律。无论是谁,如果冒冒失失,凭一时冲动,未“算”先战,则必败无疑。孙子在这里所说的“算”,是指战前的战略谋划。战前的战略谋划周密与否,对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影响。
曹操赤壁惨败,其根子是在战前埋下的。曹操消灭袁绍、征服乌桓、统一北方之后,对接下来进行的南征军事行动,严重轻敌,急于求成,铸成了一系列战略性的失误。
南征军事行动操之过急。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曹操从北征乌桓的前线柳城(今辽宁凌源)回到邺城,紧锣密鼓地为南征做准备。刚开春,他就组织人力疏浚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他撤销“三公”,自任丞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适应集中统一指挥的需要,减少掣肘。七月,他就在许都集结重兵,开始向荆州刘表发动进攻。
从这个时间表可以看出,曹操太性急了。曹军经过长年累月的连续征战,还没有得到必要的休整,马上转入南征军事行动,明显地准备不足。这只能说明,曹操统一中国的战略愿望非常强烈,但是他对如何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思考尚不充分,思路尚不清晰,一系列问题都还模模糊糊。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南征,注定他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南征军事行动的首攻目标没有选准。
曹操的南征军事行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发动荆州战役,攻刘表,取荆州;第二阶段是顺江东下,直取东吴,这就是赤壁之战。
曹操
曹操南征的第一阶段,他翘首南望,长江中游是荆州刘表,长江下游是江东孙权,长江上游是益州刘璋。他决定从中间突破,先攻刘表,夺取荆州。荆州最早是西汉设立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它的辖区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全境,以及河南、贵州、两广的部分地区,下辖七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荆州治所一再迁徙,东汉末年刘表领荆州牧时,荆州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阳)。曹操决定从荆州中间突破,这个战略突破方向并没有选错。
但是,在这个战略突破方向上,首攻目标应该锁定在哪里?
不明确。
曹操的战略思维本来一向是比较开阔的,开始南征前,他对远在关中的马腾都考虑到了,担心马腾乘他南征之际偷袭许都,所以逼迫马腾举家迁来许都,调虎离山,让他做了一名空头“京官”,只让他把儿子马超留在关中代管他的部众。
其实,最早动念要偷袭许都的不是马腾,是刘备。曹操北征乌桓时,刘备就竭力鼓动刘表乘许都空虚,偷袭许都。刘表胆小,当时没有采纳,后来十分后悔。曹操在谋划南征军事行动时,偏偏把威胁远远超过马腾的刘备疏忽了。
战前,荀彧向曹操提出的作战方案是:隐蔽夺取荆州全境的企图,摆出只攻宛(南阳郡治,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两县的阵势,暗中则派精骑从小道轻装急进偷袭荆州州府襄阳,出其不意,荆州则一战可定矣。曹操手下的这位第一谋士,思考问题一向缜密,但这次也没有建议曹操首攻刘备,说明荀彧的战略眼光也还欠一点火候。
曹操要攻刘表、取荆州,南阳郡是荆州的北方门户,刘备正驻扎在南阳郡的新野(今河南新野),替刘表把守着北大门。曹操却把战略眼光从刘备身上跳了过去,直接瞄向了荆州府治襄阳城里的刘表。这是曹操战前谋划中的一个大漏洞。
许都——南阳——新野——襄阳,处在一条由北向南的直线上。从新野到襄阳,中间还相隔一百多里的“间隙”。曹操如果把首攻目标锁定在新野,锁定在刘备身上,凭他当时已经具备的强大军事实力,他完全可以组织精骑,利用新野到襄阳之间一百多里的“间隙”,迂回穿插,把刘备兜住、吃掉,然后再攻襄阳,那么,后来的战局发展将可能全部改观。但曹操这次竟没把刘备当回事,这个“疏忽”太大、太关键了!
荆州战役中,对刘备的追击战没有一追到底,半途而废。
曹操的大军向南阳开进,刘表顿感紧张,立刻收缩防守。他决定放弃南阳郡,以荆州州府所在地襄阳为防御核心,以江陵(今湖北江陵)为后方基地,储备大量军用物资,凭借汉水这条天然防线,做坚守江汉平原的长期打算。刘表命令刘备从新野后撤至汉水北岸的樊城(今湖北襄阳市汉水北岸樊城区),掩护汉水南岸的襄阳城。正当紧张备战之际,刘表于八月病死(死时六十七岁)。
刘表死后,大敌当前,刘琦、刘琮二子相争。次子刘琮是刘表后妻蔡氏所生,在舅舅蔡瑁支持下继任荆州牧;长子刘琦(江夏太守)不服,企图利用赴襄阳为父奔丧的机会发难。但曹操已大兵压境,外部矛盾上升,内部相斗被压下了。刘琮名义上继承了荆州牧,但威望不能服众,下属各郡不愿抵抗曹操,主降派多,主战派少。
刘备
东吴使者鲁肃恰好在当阳遇上刘备,劝他与孙权联合起来抗击曹操,这给陷入绝境的刘备及时送来了一线光明。刘备趁曹军一时松懈,丢下妻子,率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败逃南走。他放弃前去江陵的想法,斜走汉津(今湖北荆门东),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上船东下。进入长江后,遇到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率领的一万余人舟师部队,一起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又继续东下到了樊口(今湖北鄂州)。
对孙、刘结盟抗曹出现战略误判。
曹操逼降荆州,击垮刘备,四方惊动。益州的刘璋立即派使者向曹操表示,愿意执行他征调兵役、力役的命令。刘璋的表态令曹操满意,但江东的孙权尚无反应。曹操从江陵给孙权发去书信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对孙权进行军事恫吓。
曹操断定:第一,孙权一定会屈服于他的强大军事压力。第二,刘备失败后没有别的去处,一定会投奔孙权。第三,孙权迫于曹军的强大军事压力,一定会把刘备杀掉,不愿得罪曹操。多数人附和曹操的看法。
唯独程昱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第一,孙权一定不会屈服。第二,孙权一定会联合刘备一起抵抗曹军。第三,孙、刘一旦联合,就很难将他们一举消灭。根据程昱的这一分析,太中大夫贾诩建议曹操“养威持重,缓图东吴”。
但曹操不同意程昱的分析判断,更听不进贾诩的缓兵建议。他的战略决策是:立即对东吴发起强大军事攻势,迫使孙权杀掉刘备。孙权必将成为刘琮第二,归降于我。可见,曹操对孙、刘结盟抗曹,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对于这一严重战略性误判,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只能由曹操自己去承担了。
北方士兵不适应南方水战,曹操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曹操逼降荆州后,立即顺江东下,准备一口吃掉东吴。虽然他在南征之前也为南下水战进行了一些准备,但他在邺城的玄武池里训练水军,一个小池子能够训练出什么大名堂来?
结果,曹军的舟船一进入长江,大风大浪一颠簸,曹军全都“晕”了。为了减少颠簸,曹军竟笨拙地用铁链将舟船首尾相连,以致遭到孙、刘联军火攻时难以分散撤退。“锁船”看来只是一个战术细节,却成为曹军赤壁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在古代看重的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一个都没有占到。所以在开战之前就已经看到胜负。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咸宁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咸宁市地区属楚国,秦国灭楚之后,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不过秦朝时今咸宁市境内并没有县级行政治所,直到西汉。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仅存在一个下隽县,属长沙国管辖。
香城都市报讯(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邓醒凡)近期,赤壁市公安局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深化“扫黄禁赌”专项行动。7月5日,鲫鱼桥派出所成功捣毁一涉黄窝点,抓获涉案人员9人。近日,鲫鱼桥派出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咸宁网讯(记者黄柱 特约记者童金健)2月23日,赤壁市2022年招商引资出征誓师大会启动,经过前期一系列专业招商培训,该市从全市各个单位抽调“精兵强将”28人组成4个驻外招商工作专班,全力聚焦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确保高质
本文主要梳理自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包括晋)的领土变化。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孙权西进,刘备南下,开始瓜分荆州。到第二年(209)孙刘两家形成了初步战果,曹操占领了荆州的南阳(后又被曹操分成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以及江夏北
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历来享有盛誉,而其七言绝句《赤壁》,更是风格独具,脍炙人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即赤壁山,当年东吴大都督周瑜曾于此大破曹兵,几至“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图片说明: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游客络绎不绝。1082年夏,北宋文豪苏轼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 “千古绝唱”,使赤壁古战场成为人们一直向往的地方。冬月之际,参加中国赤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借火攻大破曹军告终,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本期聚珍君分享吕思勉先生关于该战的观点。吕思勉先生为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具有大视野、通识
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一个奇计百出的人物。在中国,他的故事上至倚仗而行的老人,下至流鼻涕的孩子,都能说出个一两件。不过,人们了解诸葛亮大多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与《三国演义》中那个“半人半神”的形象,有些出入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
关于火烧赤壁,很多人脑子里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和相关影视作品那里获得的,而它们都属于艺术作品,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想象虚构出来的。很多人都把这些印象当成了历史。所以关于火烧赤壁,还真需要做一下澄清,以还原历史真相。一、参战双方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