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2:10:49 | 浏览:4458
关于火烧赤壁,很多人脑子里的印象都是从《三国演义》和相关影视作品那里获得的,而它们都属于艺术作品,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想象虚构出来的。很多人都把这些印象当成了历史。所以关于火烧赤壁,还真需要做一下澄清,以还原历史真相。
一、参战双方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曹操挥军逼近长江一线的时候,先给东吴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自己带领百万大军,要荡平东吴,奉劝东吴跟曹操联手消灭刘备,并及早投降。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当时曹操有这么多人马吗?据考证,魏国灭蜀之前北方有一千三百万人口,而曹操兵临长江的时候,估计人口也就是这个数字,这样少的人口基数,不可能征调出百万大军。何况,曹操也不可能把全部家底都用上,因为北方刚刚平定,他还必须在各地留下足够的军队驻防,这样他的部队可能有一百二三十万甚至更多,当时北方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兵源的。据专家考证,曹操带去的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七八万。而东吴抽掉到前线的部队也就是五万左右,加上刘备的一万人马,孙刘联军也就六万人。在人数上曹操占有优势。
二、谁想出的火攻的计划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火攻的计划是诸葛亮和周瑜共同想出的,这么写当然是为了表现诸葛亮和周瑜的智谋,这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但事实上这个主意最先是黄盖想出来的。在《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中,有这么一段记载: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连,可烧而走也。”
周瑜听取了黄盖的建议,并让黄盖负责实施,可见,整个火攻从计划的制定、实施都没有诸葛亮的什么事。既然要火攻,就离不开合适的风向,那就是东南风。当时正值冬季,是刮北风的季节,但是洞庭湖一带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在冬季天晴的时候,有时会刮东南风,这一地方气候特点,作为东吴的都督,周瑜不会不知道,而从北方来的诸葛亮却未必会了解。所以利用东风的应该是周瑜,没诸葛亮什么事。但小说中却写成了诸葛亮借东风,而且还设坛作法,搞得神神道道。怪不得鲁迅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三、周瑜打黄盖属于子虚乌有
小说中有一段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且还留下一句老古语“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其实这个故事也纯属虚构。历史事实是,黄盖献计之后,周瑜又派他去向曹操诈降。其实黄盖用不着演一出苦肉计,当时向曹操投降的将领很多,所以曹操接受投降已经成了习惯。而黄盖就利用了曹操的麻痹心理。黄盖先修书一封,表示愿意率部投降。然后黄盖就带领“艨艟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前去投降。曹军早已知道黄盖是来投降的,所以根本就没有防备,曹军官兵甚至还伸着脖子看热闹。等黄盖逼近曹军舰船,于是放出船只,同时点燃船上的薪材。这些火船很快就引燃了曹军的战舰,并且借着风势,大火很快蔓延到岸上,并引燃岸上的兵营。这一把火虽然不可能把曹军全部烧死,但活着的曹军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曹操只有带领残军逃跑的份了。
四、草船借箭张冠李戴
小说中还写了一个草船借箭的小插曲,这个故事妇孺皆知,这里就不重复了。但其实历史上并无此事。用船只借箭的故事倒是有一件,但主人翁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在《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中有裴松之的注解,其中提到公元223年,曹刘两军在濡须口对阵,刚一交战,曹军就吃了败仗,于是坚守不出。孙权带领卫队乘轻舟到曹军阵前侦察,被曹军发现,曹操看孙权的卫队军容整肃,赞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于是命弓弩手对孙权的船只射击,孙权的轻舟一侧像刺猬一样沾满了箭, 致使船身失去平衡,几欲侧翻。孙权于是心生一计,又把船的另一侧朝向曹家,结果另一侧也沾满了箭。孙权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避免船只侧翻,而不是为了借箭。结果被罗贯中安到了诸葛亮身上,编出一段草船借箭的故事。
五、把战船连在一起,是曹操的主意
《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庞统给曹操献计,让曹操把战船用铁环连在一起,这样不习水战的北方士兵在船上就能如履平地,更好地发挥出作战水平。对此曹操非常赞赏,虽然谋士程昱也提出如遇火攻就会危险,但是曹操却还是采纳了这个建议。小说中这么写,显然是为了突出庞统的智谋,庞统用这种办法帮助孙刘,为孙刘联军火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历史事实,却不是这样,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庞统献计一说。把战船连在一起,实际上是曹操的主意。曹操是北方人,他的士兵也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曹操一心想着通过把战船连起来,以适应北方士兵作战,而没有料到会遇到火攻。再一说,当时是冬季,刮的是北风,曹操不知道当地晴天会刮东南风的情况。曹操虽然长于谋略,但是知识经验上的欠缺,成了他的致命伤,最终导致了他的惨败。
六、蔡瑁、张允于史无据,蒋干也没有中计
小说中还写了曹操重用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做水军都督,这成了周瑜的心腹大患,因为蔡瑁、张允是荆州人,是水战方面的专家,曹军有了这两个专家,周瑜在水战上的优势也就显示不出来,所以他必须设法除掉这两个人。正巧他的同窗蒋干前来劝降,于是就有了周瑜忽悠蒋干,让他带走伪造的蔡瑁、张允密信。蒋干回到曹营献上密信,曹操立马斩杀蔡瑁、张允。但是史书上根本查不到这两个将领,他们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而蒋干中计也是作者想象的产物。事实上,曹操的战船只要连在一起,谁当水军都督都救不了曹操的水军,杀不杀水军都督于战局并无丝毫影响,当然小说这样写更加好看。
七、华容道放曹操也是想象的产物
小说中写曹操带领残军向北逃窜,中间遇到三处险要位置,曹操大笑三次,他笑诸葛亮失算,没有在这里设下伏兵。谁知,他每一次笑完,就笑出一支奇兵。第一次,笑出了赵子龙,第二次笑出了张翼德,第三次笑出了关云长。前两次幸得张辽、徐晃拼死保护,才得以逃脱。最后一次在华容道遇上了关云长,华容道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遇上最能打的主,曹操自知难以逃脱。但是关云长早年曾投靠曹操,他欠曹操个人情。所以才有关云长义放曹操。这一切诸葛亮早就算定,他算出曹操死不了,于是把关云长安排在华容道,让关云长借机还了曹操的人情。其实这都是艺术家的设计,真实的历史,曹操确实是从华容道逃回的,而且在华容道他也确实大笑了一回——并且也仅仅笑了这一回,他笑刘备没有在这里设下埋伏。但是当他从华容道逃脱之后,刘备的兵马还真到了,但也只能望着曹操身后的尘土兴叹了。
当然小说属于文学艺术,尽可以驰骋想象。但是不能把小说当历史来读,那样的话,就可能闹出笑话。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团结出版社,2002年
下列图中黑色虚线内为当代咸宁市行政区划范围。先秦时期今咸宁市地区属楚国,秦国灭楚之后,开始纳入全国的行政区划中。不过秦朝时今咸宁市境内并没有县级行政治所,直到西汉。西汉上图为公元7年西汉时期。此时今咸宁市境内仅存在一个下隽县,属长沙国管辖。
香城都市报讯(记者 王奇峰 通讯员 邓醒凡)近期,赤壁市公安局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深入推进夏季治安整治“百日行动”,进一步深化“扫黄禁赌”专项行动。7月5日,鲫鱼桥派出所成功捣毁一涉黄窝点,抓获涉案人员9人。近日,鲫鱼桥派出
来源:咸宁日报-咸宁网咸宁网讯(记者黄柱 特约记者童金健)2月23日,赤壁市2022年招商引资出征誓师大会启动,经过前期一系列专业招商培训,该市从全市各个单位抽调“精兵强将”28人组成4个驻外招商工作专班,全力聚焦招商引资第一要事,确保高质
本文主要梳理自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后魏蜀吴(包括晋)的领土变化。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北撤,孙权西进,刘备南下,开始瓜分荆州。到第二年(209)孙刘两家形成了初步战果,曹操占领了荆州的南阳(后又被曹操分成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以及江夏北
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历来享有盛誉,而其七言绝句《赤壁》,更是风格独具,脍炙人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即赤壁山,当年东吴大都督周瑜曾于此大破曹兵,几至“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图片说明: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游客络绎不绝。1082年夏,北宋文豪苏轼创作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 “千古绝唱”,使赤壁古战场成为人们一直向往的地方。冬月之际,参加中国赤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借火攻大破曹军告终,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本期聚珍君分享吕思勉先生关于该战的观点。吕思勉先生为我国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具有大视野、通识
在人们的心目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一个奇计百出的人物。在中国,他的故事上至倚仗而行的老人,下至流鼻涕的孩子,都能说出个一两件。不过,人们了解诸葛亮大多以《三国演义》为蓝本,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与《三国演义》中那个“半人半神”的形象,有些出入
国人最熟悉的战争,三国鼎立奠基之战,可你知道曹操究竟是怎样丢掉一统天下机会的吗?一、兵不血刃东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辽东太守公孙康斩杀原盘踞河北的军阀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向掌握东汉朝廷中央政权的司空曹操献首请降。至此,曹操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