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8 18:10:27 | 浏览:3384
湖北省南部边隆的通城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1927年“八七会议”后,在鄂南秋收暴动中,通城、通山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县级红政权,有力地配合并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为典型的红色苏区。然而地处山区、交通闭塞,通城县一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湖北省的老少边穷县。1970年,国家启动三建设,通城迎来了咸宁地区唯一的个沿海省份援建的三线军工企业一湖北发电机厂。湖北发电机厂这一“精准扶贫”工程,给封闭落后的通城县,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通城县城
贫瘠的县域经济
通城县地处鄂南边陲,位于幕埠山北麓,东、南、西三面环山与江西、湖南两省的四县及湖北省崇阳县交界,距湖北省省会武汉市200公里,距咸宁地区(今地级咸宁市)行政中心驻地的咸宁县温泉镇(今咸安区温泉镇)也有111公里,交通十分不便,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湖北的典型的鄂南大山区县,更是湖北省的老少边穷县。
1985年出版的《通城县志》“卷0一 财政金融”一节,有“部分年度财政收入(预算内)任务完成对照表”,其中,“1968年合计任务数、完成数139.3万元,工商税收入任务、完成93.7万元,农业税收人任务、完成62.5万元,其它收入任务、完成1.6万元”,而在“企业收入”中,“任务”与“完成”的数字,均为“-18.5万元”;“1977年任务数391.8万元、完成数479万元,工商税收任务230万元,完成316.6万元,农业收入任务116.8万元、完成118.8万元,其它收入任务4万元、完成2.4万元,企业收入任务41万元、完成42.2万元”。
从《通城县志》提供的这两年权威数字来看,当年,通城县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工商税收及农业税;依靠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经济;依靠大山区的林业资源发展农林特经济。而通城县的工业制造基础,在当时几乎一片空白。尽管在1956、1969年分别划为县自筹企业矿石站和自来水厂,以及通城县红卫合作工厂(后改名县轴承厂)等19个县属企业,但由于规模小,多手工作坊,产品销售范围有限,其获得的利润,对于地方财政来说,显然只是杯水车薪。故而,1967、1968年两年间,通城县的财政企业收入完成数,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其县域贫瘠的经济状况,由此可略见一斑。
“三线”工程选址通城
上世纪1960年代中期,随着党中央的三线建设指示的落实,一大批沿海、沿边城市区域的工业项目,逐渐向三线区域内转移。当时,流行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激励着无数热血建设者,踊跃报名参加国家的“三线“建设。坐落在金陵古城的南京汽轮电机厂,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作出了支持“三线”建设的决策,把一个军工产品车间整体转移到手里之外的湖北省,准备在湖省建设一个“三线“军工企业。
时任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的张体学从全省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南京汽轮电机厂先遣人员,由湖北省机械工业厅指定到咸宁专区行政公署。那时,原计划在距离武汉城区较近又靠近长江与京广铁路大动脉的咸宁专区所属武昌县选址,这样南京与武昌间所有建设与生产物资可以依赖长江的航运,其他货物的进出,又可以依赖京广铁路便捷迅速。但后来为什么还是选择到偏僻的通城县呢?要揭开这个谜团,就要涉及到一位关键人物,此人名叫高志杰。
高志杰,河北定县人。1949年6月10日,邓自力被湖北省人民政府任命为通城县长,高志杰就是邓自力率领南下通城的32名干部之一。1949年6月底,通城全境解放:6月,中共通城县委便派高志杰等4人到西区(北港)开展工作,组建西区人民民主政府,同年10月,更名为北港区人民政府(驻北港镇)。高志杰从1949年9月开始担任北港(西)人民民主政府区长,到1965年9月担任中共通城县委委员、县长(均为第一任)。在此前后的18年间,高志杰在通城县各级职能部门任职,各个级别的主要领导岗位,高志杰均勤勉耕耘过,对通城的情况了如指掌,自然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情感。1962年通城县委书记李仲秋与县长高志杰一起,赴京参加了“七千人大会”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1966年,高志杰被增补为中共咸宁地委、咸宁专署领导成员,担任咸宁专署副专员;1972年11月,高志杰任中共咸宁地委常委、地区革委会副主任。
那时的咸宁地委、专署下辖蒲圻、咸宁、武昌、通山、崇阳、通城、嘉鱼、阳新、鄂城等9个县,高志杰主管整个咸宁专署的工业与三线建设事宜。
就在南京汽轮电机厂来鄂先遣人员着手选址工作之时,高志杰正好负责主管及接待工作,出于对通城县的淳朴情感,谙熟党中央三线建设政策的他,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建议把三线工厂的选址选定在通城县。南京来鄂的先遣人员,先期抵达通城县城探察,认为通城的交通现状实在不如人意,有放弃的打算。但高志杰与通城县革委会的主要领导极力向南京来鄂先遣人员陈说在通城建厂的好处,并承诺了一系列在通城建厂的政府优惠条件。在众多的优惠条件中,地方政府负责分批解决参建人员随从家属的户口农转非问题,是最能触动所有南京来鄂先遗人员神经的。在那个以农转非户口为荣的年代,人人尽其所能、千方百计“跳农门”。如今,地方政府能分批次解决所有随从人员的农转非户口问题,这是当时所有参建人员求之不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且,选择到通城县办厂,完全符合三线建设总体要求中的第六条,即:今后,一切新建项目,不论在哪一线建设,都应贯彻执行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不得集中在某几个城市或点。就这样,在高志杰及通城县革委会的努力下,南京汽轮电机厂的三线建设工程,最后拍板决定在通城县开建,用现在的话来说,真办成了一个“精准扶贫”的惠民工程,功莫大焉!
当年三线建设场景,图片源自网络
湖北发电机厂初建
1970年,国家一机部及省机械厅名下的“湖北通城电机厂“(改名为“湖北发电机厂”),在通城县锡山(又名银山、九宫山)北麓开工兴建。开工誓师大会,在通城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操场举行,隆重庆祝当地最大的工业项目落户。厂址选定后,开始“招兵买马”,企业通过咸宁地区劳动部门,在原咸宁地区范围内招录了几批正在下放的知识青年及其他社会青年,与南京汽轮电机厂一同来的部分职工和驻厂的陆军、空军代表,作为这家军工企业第一批干部职工。在随后的建设、生产中,有关部门从包头市第二机械制造厂、湖北电机厂、湖北省委在沙洋的五七干校等单位,抽调了部分人员来充实湖北发电机厂。
通城县当年为了迎接这个难得的军工企业落户,把靠近县城郊区,又名九宫山的锡山园艺场大片果林地划拨出来,就连工程核心区内的“李自成之墓”也异地重建。使厂区面积达到14.77万平米。为加快工程进度,通城县还指派市民队,肩挑背扛,不仅在凹凸不干的果林地上建起了11座高大的厂房及一些配套的办公用房,在生产区对面的荒岗上,还建起了子弟小校、幼儿园、职工俱乐部、灯光球场、小卖部及职工宿舍,形成了井然有序的工厂家属区,还在秀水河畔建起了企业生产、生活专用的供水泵站。
湖北发电机厂建厂之初,与全国所有三线工程一样,条件简陋、生活艰苦、环境不适。最先去的老“三线”们,望着杂草丛生的厂址,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只好由厂临时筹建指挥部出面,顺着厂址周边的农村,家家户户寻找住地,安置一部分职工就近借住农家,部分职工住在放假的通城县一中的教室,当荒地平整出较大的空位时,指挥部用楠竹搭建成“人“字型棚,再用油毛毡盖顶及四周围栏。有了这样能遮风避雨的空间,就可以解决一部分职工人住宿。但是一旦下雨竹棚还是漏雨、透风,地面也泥泞不堪,这还不算什么。最令人烦恼的是由于是临时搭建,四周没有封闭措施,一到半夜职工睡着以后,大大小小的老鼠在职工的被窝上、木箱、藤箱间乱窜,严重影响职工的休息。
对于在南京城市生活惯了的职工来说,还有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一时很难适应。砂壤土,在通城县都普遍,但通城的砂壤土与其他地方的砂壤土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因为通城地区的云母矿丰富,这里的砂壤土里有一些看上去亮晶晶的小片片,甚至取出的水里同样也有这种细小的云母片漂浮在水面上,初次接触这类水质的人,无论是从视觉或感觉、心理或身体,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当年的生产、生活用水,均来自秀水河床的取水井,河水仅经过一次高台水池的沉淀,没有更多的清洁过滤措施,职工们这种饮用水的状况持续近30年,直到整个工厂改制前夕的水改。
不该忘记的“三线“历史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央对三线企业政策进行调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城不便的交通问题。始终制约着湖北发电机厂的发展,在交通相对发达的地方重新选址建设,成为当时企业领导班子的共识。原计划还想再回武昌县境内选址,但此时的武昌县,已于1975年11月划出咸宁地区,重新归属武汉市。不在同一区域内建设,就得不到咸宁地委的批准。有鉴于此,在权衡多处选址利弊的基础上,1987年初决定在当时的咸宁市(县级市,今威安区)永安镇西河村与环城村交汇处的向阳路7号(今宝塔大道199号),建立名为“湖北发电机厂出口基地”,至1988年12月底,完成了厂区和生活区12个项目共20266平米的主体工程,1990年实现了同步建设与同步生产;1997年初,改名为“湖北通发电机有限公司”;2003年12月被整体改制,由北京美利信投资集团公司收购,并易名为湖北同发机电有限公司:2013年5月,整体搬迁到温泉长江工业园。
如果说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背景下,通城县城内的湖北发电机厂是前三线工程的话,那么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咸宁市永安行政区域内出现的湖北发电机厂出口基地,可称得上是后三线工程了。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中共咸宁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咸宁历史》(第二卷),在记录咸宁历史上的“三线”建设工程时,对江苏南京汽轮电机厂内迁湖北咸宁,在通城县建设的湖北发电机厂,史料中未能提及,多少有些遗憾。令人欣慰的是,有市民向咸宁市委、市政府建议,希望有关部门能把咸安区永安行政区域内的湖北发电机厂咸宁出口基地旧址及厂房,改造成“咸宁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公园”,让咸宁这座城市有记忆、有文化、有温度、有历史、有乡愁。对于市民的建议,咸宁市委十分重视,已责成有关部门正在对此建议进行论让咸宁这座城市有记忆、有文化、有温度、有历史、有乡愁。对于市民的建议,成宁市委十分重视,已责成有关部门正在对此建议进行论证、规划与实施,相信咸宁“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公园”的设立,将会给香城泉都的咸宁增添不一样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本文作者程汉明 图片孔福生 程汉明)
【免责声明】文图源自档案见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选文图仅为传播三线文化,弘扬三线精神,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号联系,将删除内容。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3月20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漳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精神,19日,漳州召开全市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动员大会,强调要压紧压实责任链条,实施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推进、溯源性评估,平稳有序
人民网成都6月14日电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6月10日至12日,自贡市自流井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区人大十八届四次会议顺利召开。面对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答题”,自流井区各条战线代表委员不负40万人民重托、倾情履职尽责,凝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今天下午,南湖区召开东部新城年度建设推进会,对东部新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回顾,对下一阶段开发建设再研究再部署。区委书记朱苗强调,东部新城开发建设是区委的重大战略之一,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用更大的魄
据中项网统计,2022年湖北省咸宁市重点项目陆续发布最新动态,工程涵盖电力、市政、交通设施、仓储物流等不同领域,项目清单如下表:1. 华润赤壁日曜3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2. 永安桥加固维修项目3. 咸通高速公路小岭互通建设项目4.
10月1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到中原区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市委全会确定的“西美”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发展以科技服务业为主的城区经济,以更大力度做好城市管理、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安林9月27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明确了全市奋斗目标:按照GDP年均8%的增速,到2025年,经济总量将迈上3000亿元的台阶。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据蚌埠日报全媒体消息,11月17日,蚌埠市禹会区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连发两则公告,具体内容如下公 告因涂山风景区开发建设需要,所有在涂山风景区朝禹路以东、部队围墙以西、东海大道以北的国有土地、林地上,未经相关部门批准,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师源 通讯员陈永存)近年来,秦皇岛市抚宁区持续深化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和乡村振兴夯基行动,通过建设现代化城区和中心城镇、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9月15日,市委副书记王现坤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问题厕所排查整改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工作深入任泽区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之年。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全市经济社会